理解Bu单这四点,操作所有品类都会轻车熟路

淘宝 淘宝 1474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2-03-17

很多大神都在传达这些观点:

1)不要Bu单,Bu单必死;
2)新品前期不抓,不用控制数据,可以疯狂补;
3)找个竞品算出坑产,然后XXX怼;
4)半标题、全标题、卡位
5)精刷、黑搜……

我暂且不论他们说的对与不对,只希望你懂得一个逻辑:看事情别看表面,一定要思考透彻;做事情不要盲目,一定要保持理性;因为,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你!

千万千万要记得啊,这至少规避99%的坑。

那么,我将从“几个层面”详细分享:

一、Bu单有哪些目的
二、Bu单有哪些误区
三、Bu单有哪些重点
四、Bu单有哪些细节
当你真正理解这四点、并灵活运用,我敢保证你和我一样,操作所有品类都会轻车熟路。

一、Bu单有哪些目的
很多朋友都在抵触、吐槽“Bu单必死”、“Bu单没用”、“Bu单效果不好”等等,也有朋友懵逼“Bu单十天半个月为什么还是死水一潭”、“Bu单没有明显的增长”……
这是因为,大家并没有完全透彻的理解“Bu单的目的”是什么?
“Bu单”无非几个目的:

1)为“店铺信誉/层级”
2)为“DSR、好评、问大家”
3)为“单品羊群效应”
4)为“直通车降低ppc”
5)为“搜索排名”
6)为“猜你喜欢”
7)为“活动门槛”
……
不同的目的,选择Bu单的技巧、侧重点、力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果,你追求“信誉/层级”,那么做好“搭配套餐”等产品布局,通过一拖三、一拖五等方式,以车轮式去Bu单;不论搜索也好、开车也罢、淘口令也行、淘客也可等等入口,只要控制好“店铺层级”保持力度就行。
如果,你追求“羊群效应(销量)”,可以通过“淘礼金”、“淘宝客”、“淘口令”、“微淘”、“人气”、“关键词”等入口去Bu单,注意稀释订单(一般我们会在第三层级侧重搞销量)。

如果,你追求“dsr、好评”等,也可以按照“信誉/层级”、“羊群效应”的玩法去Bu单。

但注意,什么凌晨单、退款单、秒刷、一拖几十等等暴力玩法就别再尝试了,大都已被平台堵死了,后面我会讲到。
通常下,绝多数卖家(中小店铺)Bu单是为了“搜索排名(关键词排名)”,也就是常说的“搜索流量”。

不管哪种目的,我们在操作之前,都得必须了解有哪些“误区”,避免操作中掉坑。

我接触到很多新手,几乎都没有熟悉“误区”而盲目补了几十上百单,最后踩坑降权、或效果甚微,白白消耗大几千,想想都心疼。

二、Bu单有哪些误区
在文前,我说过,“Bu单”非常繁杂、琐碎,是因为平台每年都在不断完善、调整规则,导致“Bu单”变成越来越猥琐发育浪的技术活。
所以关于“Bu单的误区”,真的很多,而且繁杂、琐碎。
有些比较“死”,稍微注意还能规避;有些非常“活”,一不小心就踩坑了。

所以,大家一定一定得好好注意。

1)环境问题
同省同城、同小区同宽带、同设备等等,这都是高危,轻则“千人千面”,重则“当场就死”。
比如,我接触一新手,用朋友的手机连着家里的wifi补了一单,结果你懂得;还有些新手很小聪明,拿着曾在家里wifi登陆过的手机,跑肯德基的wifi补了一单……
这都是设备、网络的高危点,几乎摁腿扒裤子:重残。
其他同城、同省等等群体,对“本地服务”,那“推油”,呸、错了,“地推”就爽多了。

2)账号问题
很多新手问我,要不要验号啊、黑号卖家危不危险啊等等,其实没什么影响,也没太多作用。
我曾经做过一个很缺德很鸡贼的事,曾经用十几个黑号攻击竞品,但对方就是没死,活得还老滋润了。
所以,账号问题,其实说透了,就是“人群画像(标签)”准不准。
比如,你卖奶罩,却找些五十来岁大老爷们;你卖增大增粗丸,却找些女性买家……
一旦超出标准值,这肯定“千人千面”个性化了啊。

比如,100个订单,80个都是乱七八糟的画像,后台数据肯定一塌糊涂。
关于“人群画像(标签)”,可从“直通车-工具-流量解析”查看,再找对应人群Bu单;
实话说,我团队都不查号,没那个时间、更没工夫。
只要不是“近三个月注册的新号”、并且“同支付宝关联的账号”,就行了。
最大痛点也就在这,“同支付宝关联的账户”是没办法靠软件验出来的。
在平台上,shua手不讲武德,开着VPN、换着账号,就是一顿怼,实际付款的银行卡、或本质上的实名姓名还是同一个。
最后受伤的,肯定是咱们。
你想想,新品本身就尼玛50个销量,其中30-40个都是“同支付宝关联的账户”,这不就是秃子头上拔白发,一清二楚。
这就是我在文前所说,“Bu单”没办法保证100%安全,最大因素就在这:这特么控不住啊!
但不得不说,新手们最大的痛点就在这:没资源、资源有限,只能在“平台Bu单”不断试错、积累、沉淀;只是这个过程,能不能撑到“赚钱”,还真是个问题。
为什么我总跟大家讲,选择“付费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经营思维、学习技巧方法,还有资源整合。
这年头,谁好不容易盘活的靠谱鱼塘,会免费无偿的分享给别人去嚯嚯啊?
所以,很多朋友私底下问我,有没有平台推荐、主持推荐,我都说免费的没有。
毕竟,打造一个鱼塘,真的要花蛮多时间、精力去引流、维护,更需要投入相应的成本去管理、激活,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记住了,其他什么黑号、卖家号等等,只要“标签精准”、只要不是“同个实名”、“同个银行卡支付”,那都不是个事。
相信我,我常拿着“卖家号”给我天猫新品、C店新品破零;甚至,“聚划算”坑产完不成,逼急了,养的黑号一样怼,从没抓到过一次。
滑稽的是,618大促“订单清洗”的时候,居然是其他本该安全的账号、甚至还有真实订单。
根据我的感受,我认为平台大数据中,只对“账号”历史购物行为、信息等评估,而不是我们以为的“黑号”、“卖家号”。
当然了,影响肯定存在一些,尤其新品阶段。
所以,前期最好安分点、精准点。

3)快递问题
以前发空包真疯狂,管他虚假单、系统单,只要有个单号,一号多用、反复用、用到吐。
像什么龙邦、快捷、橙子等等,现在都不行了,几乎出手就被抓。
好在三通一达便宜,扔个洗衣粉、或搞个牙膏,一票也就2.8-4块之间。
只要,快递克重、城市周转信息、买家信息等等真实一点,几乎不会出事。
比如,你卖个洗衣机,发个1g的快递,这就不合适了。
蛮多“空包弹”网站大都是“系统走个流程”,几乎不安全,一定要小心。

4)数据问题
这是个非常琐碎、非常绕、同时非常烧脑的问题,别说新手、就是老手,一不注意也容易翻车。
我团队一年实测上百个链接、摸索不同玩法,也会翻车十来次。
这是上文讲到,“Bu单不是100%安全”的第二个不可控因素。
因为,这个鬼玩意太灵活、逻辑太缜密了,根本不像“标题优化”、“主图差异化”这类相对呆板的东西。
比如,要参考“店铺层级”的数据、还要把握“单品力度”、再要根据“关键词实时排名及数据”控制转化及坑产、同时“稀释入口”比例、分散“成交时间”等等;
光我随意列举的方向,就出来五个,要是从每个层面再细化下去,只会更琐碎。
比如,关键词数据,先算“转化率”标准值,再结合“实际排名”及“实际引流”调整力度,还要对标“竞品坑产”怼……
这尼玛跟考研一样,别觉得我在开玩笑,我非常严肃且认真的分享。
所以,我为什么总提醒新手们:当你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就千万别盲目操作“Bu单/开车”,99%都会浪费钱。
看看知乎上关于Bu单的话题,99%的新手要么被抓“降权”、要么无效“没流量”,真有这个钱浪费,还不如投入学习。
真的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学能力,但凡能被你看到的“免费干货”,肯定不会讲的太透彻;你可以百度一搜,大把相似的普及型基础操作。
毕竟,等你理解了这篇文章、也冥思苦想的实践了几次、走几次弯路后积累的经验,你肯定不会免费的分享出去。
所以学习吧,对于高纯度新手而言,真的很有帮助,至少省下很多冤枉钱、时间及精力。
有时,往往一段话,恰好点拨了你、打开思路、解开心结、提高效率,这个钱就花的值。
当然了,你确实聪明、也有圈子交流、更不差钱,可以通过大量试错去累积经验,这个过程肯定很有成就感。
大致的误区方向、细节,我几乎概括个遍。
当你熟悉了“误区”,接下来就要理解“Bu单的重点是什么”,这才不至于被人带进坑。

三、Bu单有哪些重点
不管你的“Bu单目的”是什么,还得基于“数据”的平稳度。
比如,店铺及新品处于哪个阶段,只能补多少单?再细化,新品的关键词的数据标准是什么,就决定补多少单。
在“Bu单”前,先脑补一些基础概念:
关键词权重=销售额+dsr+标签
单品权重=销售额+dsr+标签+纠纷率等
店铺权重=信誉+层级+诚信经营+dsr等
平台竞争中,直接影响流量的维度是:关键词权重,其次是单品权重,然后是店铺权重。
一定要理解这些概念。
新店新品阶段,为什么补“关键词”后,排名还是不稳定呢?
比如:3心店铺、50件销量新品,哪怕某个词补2-3单,与3钻、100件销量、补1-2单相比,排名都不会稳定。
所以,切记:新店新品阶段,不要钻死在“关键词权重”出不来,而是横向提升“单品权重”、其次“店铺权重”。
是不是向我说的很琐碎、很绕、很烧脑?
很多新手看到大神们分享的“螺旋刷法”、“递增刷法”、“凌晨单”、“黑搜”等等,其中本质上都是围绕“搜索入口---关键词权重(亮肌肉)”、“单品权重---(个人整体实力)”、“店铺权重---(家庭综合实力)”。
好好动动脑想明白,是不是这样?
所以,蛮多朋友通过“淘客”怼、通过“淘口令”补,这只是提升了“单品(个人整体实力)”及“店铺(综合实力)”,并没有直接提升“关键词”,所以“搜索流量”上不来。
ok,在这一步,明确记住:想要“搜索流量”,直接的关系就是“关键词”,其次“单品”,然后“店铺”。
再往下细化,维度就更杂乱、琐碎了。
先抛开其他“辅助性”条件不说,比如“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定价/标题等上架优化细节)”。
店铺、单品、关键词,在平台中都有一定的“数据”标准值。
说白了,在平台长达十几年的数据库里,什么样的店铺、什么样的产品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几乎一清二楚。
一些常识逻辑,就可以推断的明明白白的。
一家新店,起步咔咔一顿无脑刷,几天时间月销几百上万;
一个新品,没有任何广告费、自带流量加持下,几天、十来天一顿刷到几百上千;
一个关键词,没有任何数据波动下,连续几天转化居高不下;
这明显不符合“平台数据库”的自然成长规律。
就像一个才出生的孩子,今天会说话、明天下床、后天学会走、大后天健步如飞……
这尼玛是正常人吗?
个人认为,平台的“稽查系统”其实就是“编排”好的几个维度,自行运作的“人脑”,像家里的保险丝,超过一定电伏就容易跳闸。
但具体是哪些维度,这还真没人说的清楚。
这尼玛谁能把“稽查系统”说得清楚、摸的清楚,那真得起飞了。
但不得不承认,老手比新手在“淘宝运营”上的优势,其实就是更熟悉这套稽查系统的本质区别;毕竟,摸爬滚打几年,所积累的“试错经验”肯定比新手多很多。
老手们可以迅速的结合“试错经历”判断哪些操作、细节“曾经踩过坑”;而新手们,没有这些经历,只能从头开始一步步踩坑。
这就是我上一段所说观点的支撑点,该学还得学,可能你踩十几次上百次,还不一定长记性;最后钱花了,还是一脸懵逼。
所以,为什么新手总被抓?为什么有时真实订单都被抓?
都是稽查系统根据“大数据库”的一些店铺、产品数据模型一个个排查、纠错,有点宁杀错不放过的味道。
举个例子:一家新店新品,四五天刷了几百上千单。
“稽查系统”会多维度排查:有没有站外流量、有没有付费流量、有没有活动流量、有没有淘客流量、有没有直播流量等等,然后再细化,哪个流量入口成交异常、聚集在什么时间、人群标签与历史购物行为是否温和等等……
大致呢,就是这些“常见维度”

(全是踩过坑的教训,一点一滴的刻画出来,大家好好参考)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开始做淘宝标品和非标品都有自己一套理解,欢迎来交流
220
获赞
141
内容
19
关注
26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