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淘宝人在决定做淘宝时,第一个问题就是——卖什么? 淘宝有强大的分销系统,早期很多淘宝人只要喜欢,就可以一键上架销售。发现这个类目自己不喜欢或不擅长,又换一个类目也很容易。但这样做淘宝,纯属玩票,不算已经下定决心。 在早期的淘宝个人信誉页,也可以看到该店铺的销售类目占比,垂直占比度越高,店铺在权重上也会更有利。 类目选择,属于店铺选品大方向。所要考虑的无非就是三类:标品、非标品和身边有利的固定货源。
对于标品来说,只要确定了定位,选品的细分方向不需要太伤脑筋。比如对电子产品等标品来说,品类少、固定价格和人人皆知等特性,决定了标品依仗的就是店铺,只要店铺让买家信任,销量就不成问题。全淘宝销售的iPhone X理论上都是同一款,买家需要考虑的只有一个问题:这家的是正品还是翻新机?这时,被质疑的不是商品,而是店铺。 有些卖家背靠便利的市场,只要带货进入淘宝,就能看到机会。比如浙江绍兴是全亚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几乎全中国的布料都会到绍兴批发。于是,绍兴的窗帘销售和设计就很火爆,很多当地的淘宝店都以窗帘为主要品类,这种背靠市场的卖家,只需要根据用户画像来确定商品档位即可,窗帘布料、花色、运输等几乎都是统一的。
选品空间最大的,在于那些非标品卖家。因为非标品价格不确定、风格不确定、价格不确定,可操作空间大,也就意味着利润大,成本也高。有很多不被看好,甚至没有需求的商品需要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才能打开市场。比如某服装品牌X帛的早期,创始人拿着图纸去找人加工,都没人接。大家觉得这种民族服饰不会有人喜欢,如今这个市场已经俨然红海,涌入了无数跟风觅食者。 选品就是确定方向,并且将第一波商品扔向市场,通过用户反馈的数据作出相应调整。再不断去修改后续商品的风格、价格和方向。这样的店铺,会逐渐吸纳、培养更多自己的忠实客户,甚至是粉丝,持续关注店铺上新。 所以,选款就是根据最初的人物画像、确定非标品的风格、价格和方向,并及时根据反馈,作出调整。
行业预测。在有用户反馈数据之前,只能靠对市场对敏感度来进行行业预测,也可以借助一些第三方工具等。 市场调研。这一步非常重要,几乎决定了店铺后期的选款和定价,其实,市场调研最好的工具就是淘宝首页。淘宝搜索引擎现在已经日臻进化,越来越完善,在这里可以看出非常多的门道。比如,在你的这个类目里输入关键词和长尾词,根据搜索结果,用表格列出商品数量、价格分布、销量、评价及其他同行的详情页……如果你够专业,还可以建立更清晰的函数图表。 通过这些数据,你可以大致知道这个品类的基本销量和市场有多大,利润率多高,以及你将面对的同行做得好不好,和他们相比,自己能否超过平均线。 人群和受众,清晰的人物画像。实际的人群画像和心中预期是两个概念,这中间肯定会存在差距,运营所有的努力在于两点。第一,根据市场反馈逐渐调整、丰富和清晰心中的用户画像群体。第二,根据实际和预期的差距进行调整,努力让实际的用户与预期接近。这样的店铺就是在稳步前进。
差异化。对于已经成熟的市场来说,一个新加入的店铺凭什么让别人选择你?一定得有值得别人信任的点——差异化。不管是价格、更有保障的商品质量、更完善的售后还是更吸引人的视觉系统,都属于塑造差异化的范畴。 垂直分类。市场分类越来越细,垂直细分小类目其实有很大市场,有很多专注于小类目的店铺活得非常滋润,他们不需要和大品类竞争,进来的流量都能高度精准,这样的店铺转化率往往非常高。已经确定好的高垂直分类,就不要轻易加入其他品类来污染商品池。 市场教育。如果你坚信你的选品会有市场和未来,那就给市场一点时间,让买家慢慢发现你。拓荒者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都会获得丰富回报。 有主卖款和引流款。这是最常见的做法,主卖款会花最多的心思和精力去优化,关注数据,上正轨后,不推荐频繁改动。要保证该链接的绝对安全。引流款则不同,会通过一些淘宝客、活动及其他形式将买家吸引进店,并在引流款里,做好主卖款的互相跳转桥梁,两者间有强关联性,让进来的每个人有点击的欲望。最好两者之间,还有搭配优惠套餐等操作。
同类商品,价格差距别太大。店铺和商品,在整个淘宝里会被打上标签,类目垂直了,才能更精准。同理,价格也一样,如果价格差距太大,价格标签就会模糊,淘宝不知道该推荐给什么人群,那很可能就不会推了。 垂直类目里的细分品类,每个类目有一个引流款。如果每一个细分小品类(比如T恤、上衣、短裤)都有一个主推款在搜索的靠前位置,那整个店铺就像插上了翅膀,多引擎驱动,飞得又高又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