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如何通过运营数据复盘反推运营动作,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
数据也好,投流也好,这些都是产品价值和内容之外的最强辅助,而不是成功的根本。
能决定最后一环投流这个动作是否能作为「最强辅助」,把内容的价值发挥到最优之前,有三个核心板斧,需要品牌用长期主义思维去前置布局:
1、小红书的「内容种草科学」
2、小红书的三个「重要流量模型」
3、小红书的「内外成交飞轮」
一
小红书的内容种草科学
内容种草营销,其实是品牌营销领域里很基础的一种营销手段,但又是一个非标准化,且需要绝对专业的营销手段,这里总结几种品牌常用且好用的内容营销方法:
1)组建价值campaign
小红书是一个用户画像非常鲜明的一个平台,这里的用户年轻化、消费力高、女性占比高。这几个用户标签组合下来,就决定了小红书用户对产品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货币价值的多重追求。
把这三个价值翻译成人话,就是——合理性价比 or 精细化需求、美好生活、品质生活。
图片来源:小红书
市场和品牌越来越卷了(btw. 我一直认为良性的「卷」是一种社会必进步的必要动作,这导致我和我们公司的同学都很卷=。=),所以如今做投放之前规划提炼产品价值和投放重点的时候,如果只有一个产品价值,投放结果大概率不会 work。
所以能突出重围的产品,至少要是两个价值的组合,比如功能价值+情绪价值,或者情绪价值+货币价值,等等。
有一个很好例子,祖马龙的姜饼人香水的campaign,它当时的主题叫做拯救不开心。
对应这个主题,它策划的价值公式很清晰 :
情绪价值:(温暖:姜饼人+美拉德配色)+(精致:游乐场+帅哥);
货币价值:祖马龙在香水界一直以来的品牌价值
这个campaign把所有噱头很自然、和谐,并且元素重叠地融合在了一起,这等于将效果✖️100倍的放大。消费者一旦想起这个香水,就会想到漂亮的游乐场、香香暖暖的姜饼人,还会想到冲我微笑的精致帅哥。所以之后消费者自然会把购买祖马龙姜饼人香水,和开心、温暖、品质生活划上等号。
2)利用nickname
品牌在做产品联想的时候,会比较容易找错对标案例,或者说找错了符合传播学的文案案例。
产品最近比较流行起nickname,并且会喜欢拿雅诗兰黛的小棕瓶、兰蔻的小黑瓶当学习对象。
但是这里的误区是,这几个名字传播度高不是因为名字起的有多好,而只是因为它大,并且领先太久开始做了,这个案例的“前情提要”或者说影响力完全不同。
这里我总结了3个起nickname的通用思路,并且分别用案例重塑一下起名思路:
第一个是动作联想
我们给一个母婴品牌做护臀霜,首先这个产品的作用是缓解宝宝屁股上的湿疹。
所以起nickname的时候,我做了动作的前置强化。
因为在擦这个霜之前的一个动作,大概率是要先把尿不湿脱下来。
脱尿不湿=立马要用护臀霜,每一次在脱的时候就开始想到护臀霜,所以这个叫做动作联想。
第二个是标志联想
营销圈闻名的标志联想,就是营销界的泥石流,专注土味营销35年的椰树牌椰奶。
大多数人想到椰树椰汁的成功,都归因于它的「从小喝到大」这种擦边广告语,这其实是深谙流量大于一切的王光兴的获取流量的套路之一。
大多数消费者真的愿意为椰树买单,除了椰树优秀的产品矩阵、渠道、定价、跨界联名外,还有一点不那么引人注意,但却悄悄出奇迹的营销策略——椰树包装上用到的一整套标志联想:椰树+海南岛+椰浆,这几个简单直白的“文字钉”让消费者天然的认为椰树椰汁是新鲜的椰肉鲜榨,是不加香精色素防腐剂(到底有没有添加剂,无人深究)。
图片来源:椰树品牌官网
第三个是拟声词联想
前段时间品牌吨吨做了一款塑料喝水杯,nickname就叫吨吨桶,价格卖到149元。
这款喝水杯的思考路径就用了拟声词联想,且联想路径很短,大口喝水的时候是什么声音?吨吨吨。喝的量够多是什么量词?吨吨吨。你一渴就会想到我,你想要大口喝水的时候就会想到我,甚至不渴的时候想到我的杯子都会渴。当我把痛点和场景声音结合起来,你就一定会记住我!
所以起nickname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有感知的文字补充、强化产品联想,提升消费者的联想频次,他在那个场景下,一定想到我、能看到我。
3)将「产品利益点」转化成「社交语言」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美妆品类的面膜产品,它的核心的成分叫做蓝铜胜肽。
大家对这个四个字,是没有感知的,甚至感觉是在上化学课。
但是如果我告诉消费者蓝铜胜肽在成分圈的地位相当于黄金,它的售价是十几万一公斤,这样表达消费者就会立马感知到这个产品的珍贵。同理,如果产品今天想要塑造产品成分的价值,也可以可以直接去关联爱马仕、别墅等等这些消费者熟知的社交语言。
将晦涩的产品成本做一个社交化语言的转述和产品利益点拆解,这是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翻译”过程。
4)搞清产品的“三点”
最后在做内容前要想明白的一件事儿,就是我的产品利益点解决的到底是痛点、痒点还是爽点。
痛点——功能价值
如果产品解决的是核心痛点,它一定对应的是强需求。
比如夏天到了,我急需一个防晒霜,你直接说防晒指数50,哪怕去参加帆船赛,都不会晒黑。
痒点——细分需求
如果产品解决的是细分需求,那么对应的是弱需求。
比如更多时候,我不会被暴晒,只是想保护皮肤不受损。
那么一个防晒产品如果非常轻薄不会搓泥,这就解决了我的痒点。
爽点——情绪价值
防晒的作用,就是防晒,但是如果你说你还有养肤成分,那么我就又多了一层心理安慰,也不会追求这个附加功效是否真的有用。
所以,做产品的卖点,一定要想清楚,扎人的针的目的是什么?是把人扎痛的针,还是给人挠痒的针,还是给人带来心理安慰的针?
最大化三点其中的某一个点,然后用另外两个做辅助,才能真正打动消费者。
另外,在使用三点逻辑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赛道的特质,再选择最大化哪一个点,用哪两个点做辅助。
比如香氛赛道,爽点必定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它的属性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有实用价值。
但是如果是大健康赛道,痛点必定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实际待解决问题,如果说一款钙片主打爽点,比如味道像qq糖,那么这就会成为一个打歪的点。
二
小红书的3个重要流量模型
1)小红书人群流量的底层逻辑——人群反漏斗模型
2023年小红书一直在精进对人群模型的探索,其中的反漏斗模型,尤其适合0-1-10的品牌使用。
图片来源:小红书种草学
官方的人群反漏斗模型因为需要有通用性,这导致这个模型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泛。所以品牌在实际参考使用这个模型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拆解。例如下图,是小红书官方根据具体赛道做出的模型(左侧:某补气血产品的反漏斗模型;右侧:某母婴品牌爽身露产品模型)。
案例来源:小红书官方
举例:我的核心人群是谁?是品牌留存人群,还是品类兴趣人群,关于这一个小点,都要做细致的拆解。
我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点击这里跳转)详细讲过品牌在投放之前做选品以及赛道洞察,如果做到品之间的联合(例如我即将重点投放的品如果爆了,能否给我的新品带来流量)。
案例来源:小红书官方
2)每个品牌都要会的投放基本功:KFS投放模型
每次和各大品牌开会,首先聊到的问题就是:给小红书留预算到底怎么留?这时候我会给出3个比较通用的思路:
①评估自己品牌在市场上的位置
明确品牌的定位(消费者认知度)和占位(关键词下的内容铺设量)情况后,做出内容和流量上的倾斜决策。比如无定位无占位的白牌,就要重点做内容,积累自己第一批的种子用户,而不是玩流量。如果是有定位有占位的成熟品牌,就可以开始用流量的多元化玩法巩固消费者心智,防止竞品上位等等;
②制定合适的预算
有两个方法可以交叉使用:一是推算(真正的)竞品的推广费用,根据mcn提供的套餐价及实际的市场数据可以进行大致推算;二是根据自己品类出一个爆文的cpc费用,以及击穿一个关键词所需要的费用体量,验证或者重新制定品牌的目标。
③根据品牌实际情况和预算,分配KFS占比
0-1品牌,KFS=7:3:0,这里不放搜索费用,是因为核心测试出内容卖点和消费者对产品的反馈就可以;
01-10品牌KFS=5:3:2,这里的主要目的是把测试结果放大,但是用少量费用测试即可;
10-100品牌=3:4:3,这里把内容的预算减低是因为之前的爆文有长尾,且心智扎实,但是还是要不断出新爆文&维护老爆文,所以会把这里信息流费用占比继续调高;
长期投放维稳及大促冲刺时=2:4:4,这里不用多说,冲刺或者维稳目的品牌,继续调高信息流费用,把优质的搜索流量抓过来拿在手里。
图片来源:昕然广告
3)还没有完全开放的高阶操作:AIPS全域种草人群模型
小红书的A(awareness)I(interest)P(purchase)S(share)模型,对应的根本其实是科特勒《营销革命4.0》里的了解-吸引-问询-行动-拥护。最终无非就是一个目的,通过曝光,让人们知道;通过触达手段,让人们购买。
AIPS和抖音的5A人群其实可以一一对应,但是每个层级之间的打法又有不同,这是由于两个平台主要用户的不同特征决定的。关键的运营动作请见下图:
图片来源:昕然广告
小红书的A和I人群,实际就是浅层兴趣人群,和内容触达的效率相关。一篇笔记到底是0.5元的成本触达还是1元的成本触达,中间的效率就相差了1倍。而TI人群的部分,则是深度兴趣人群,和内容的种草力息息相关。核心就是,今天的用户,愿意在我的笔记下停留多久,这里要更关注的是种草指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红书端,A/I/TI人群都还是可以通过种草来解决的。但是P和S人群,都涉及到了购买行为,暂时的数据端口还不完善。但是电商端的布局,应该提前开始。
AIPS人群示意
其实对照回来,会发现其实小红书是在人群端和数据端在向抖音靠拢。其中的AIPS人群分别的就是对应抖音的A1-A5人群。其中,TI(深度种草人群),实际对应的就是抖音的A3人群。
基于现在抖音的环境,我判断未来小红书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关注CPTI,即单个深度种草人的费用到底是多少。
同样类比抖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本品/品牌对应在行业top 5的人群体量的差距。这对于判定投入预算和核心目标人群体量的预估,都有很好的判定意义。
*注:目前小红书的AIPS人群还没有全量开放,具体的大家可以沟通直客,来看下自己的品类/品牌是否具备开通的条件。
三
小红书的内外成交飞轮
大家现在做小红书可以分内外两个部分看,左边是「外」飞轮,右边是「内」飞轮。
图片来源:昕然广告
外飞轮是用户在看了小红书笔记后跳转到站外的电商成交路径,内飞轮是无论在小红书商城也好,小红书直播也好,直接在站内做成交。
1)小红书「内」飞轮几种实现路径的基本操作
第一个实现路径:商品笔记挂链接(限企业号);
第二个实现路径:蒲公英。达人挂链接,以及商品合作笔记。大家发布任务后一起处理;
第三个实现路径:店铺直播、明星/KOL 直播。关于第三种路径,应该是品牌现阶段比较不知所措的一种。
我自己有一个逻辑,哪怕是服饰品牌或者是主理人品牌,如果卖的好,并且是在主理人本人的账号上直播效率更高,他回到那个店铺直播效能也不高。
我研究了很多案例之后发现小红书直播更大的机会点其实是在达播,小红书一定是一个吃人设的地方。
为什么店播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我们说小红书电商,卖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为什么主理人品牌能卖得好,因为主理人他有个人设,天天在展示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与其说大家说是去买他的产品,不如说是去买自己认可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总结了一个小红书直播的特点,就是越慢越快、温柔电商。
我们简单看下小红书账号的直播,以章小蕙为例,她是小红书标杆型直播案例。
首先,非直播间强相关的元素,比如日常发布的作品,出席的活动,甚至这个人的人生故事,都给她打下了很牢固的基础。
另外,直播间强相关的元素,比如选品、场景布置、述品话术、甚至她的口音,都在不断给她的人设加持。(关于章小蕙的直播拆解有很多优秀且深度的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搜索一下看看)。
以上原因,她的小红书直播支付转化率做到了60%(排名前 20 的主播转化率的最低标准是22%)。
第四个实现路径:营销IP
小红书IP如果有精准且适合品牌/产品的切入点,是非常值得做的。
因为小红书的 IP 其实是聚焦原生心智,所以核心逻辑是它不光擅长引领趋势,其中最大的点是如果你踩中了风口,那你就是创造了一个趋势,它的流量是非常可怕的。
就比如说今年的 city walk,其实这是完全在小红书上火上来的,然后包括大家能够了解到的OOTD,其实 OOTD 基本上被两个牌子霸榜了,一个牌子是优衣库,然后另外一个牌子是UR。
这就是完全借势了 OOTD 的热度。它每年是真的没有什么投放。最早我们在服务优衣库的时候,大概是三、四年前,他们就已经在持续不断地做 OOTD 了,所以他现在就是坐收之前IP带来的的渔翁之利。
图片来源:小红书官方
2)小红书「外」飞轮几种实现路径的基本操作
第一是小红盟
我们跑了 n 多品牌客户下来,一个类目跑的数据很好,就是 3C 数码。我们认为有普遍购买性质的个护,比如说沐浴露,或者是母婴纸尿裤,都有囤货性质,但是最后发现数据都非常差,几乎都没有数据回搜,所以只有数码。
3C客户我会建议他去走小红盟,小红盟有一个功能非常好,它可以直接把小红书触达过的人群打包,然后用精准通二次触达,不需要平台或者是品牌再做额外的手动动作。
然后再来就是CID, CID 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甚至比如说经常我们会去问直客说今天我怎么去验证,说小红书种草的有效性?直客跟我说,那这样你挂 Cid 吧,因为 Cid 可以一键跳转,我就知道你的流量路径了。
第二是小红星
2月27号小红星回归,这个动作代表小红书和淘宝再次结盟,数据打通,从此种草数据再次闭环。
这也就是说品牌之后在小红书投放后,可以精准跟踪到站外数据,比如小红书笔记uv、跳转淘宝的数据以及购买的数据。
关于小红星,先简单快速和大家说3个可以关注的使用重点:
①小红星数据关键点:
品牌在小红星可以直接看到通过笔记投放带来的uv和转化率,这尤其是大促期间品牌第一关注指标。
小红星的数据统计维度:在小红书内看到过内容后,14天打开淘宝搜索/浏览相关Spu的人群。
②小红书看数据的3个端口&区别:
小红星星任务数据(广告数据+自然流):可查看14天为一个维度的去重版的蒲公英+聚光笔记数据(淘淘联里面可以看任务组的数据;
蒲公英数据(广告数据+自然流):可看单条笔记的数据(品牌可以判断怎么放大笔记);
聚光数据(广告数据):仅能查看笔记投流数据实操中,一般为蒲公英数据结合ec数据一并查看。
③小红星使用门槛
单个计划包≥5万(可同时下10个以下的计划包同时跑,监测效果),为之后投放决策做判断。
避坑专区
因为我们日常从广告人的视角,看过太多品牌的成功案例或者踩坑案例,有些经验不吐不快,想要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尽量多避一些原本不必踩的坑。
品牌做投放,经常会有两个比较大的思维bug。我总结原因下来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1是没有「强卖点」
在我们的投放过程中,一定会反复和我们项目组的同学或者品牌客户搞清楚一件事:
请告诉我这个产品的winning point是什么。
成功投放的前提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如果一个品和其他品一样,比竞品强的卖点一个都没有,就一定要暂停投放,因为这种情况下砸钱进去,就是白烧。
2是「强卖点」太多
很多品牌又会是另一种极端,他们的产品设计的太好了。
但是这种情况导致的一个思路就是,我的品有10个卖点,这10个点都很好,都要推。
但是我的实话是:消费者记不住。消费者真的记不住。
对于这种情况的品牌我建议用二八思路:投入80% 的精力(时间/钱),去传递 20%的卖点。先挑出来一个核心卖点去无限放大。
作者 | 丢丢April 昕然广告创始人,全品类TOP3品牌投放顾问、百亿级品牌投放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