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己总结来的,不一定全对, 但对于在淘宝开直通车和做店铺来说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最后,实践出真知,看透本质是关键。
Ps. 近期会围绕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等,做些底层逻辑类的内容,感兴趣记得关注。
做淘宝的朋友们肯定都听过一系列官方讲师、第三方讲师的课程,都听过关于权重、加/降权、算法、千人千面、标签...等一些说法,众说纷纭,真假难辨,以至于最终神话了平台,却始终难以摸到那一丝窍门。
号主也看过不少相关内容,多多少少也去操作验证了下。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台的方向和侧重点变化,有些原有规则就慢慢无效了。 最明显的例子是:
(当时做的运营节奏及流程)
18-19年时,标签和千人千面还没有特别严重,按照「率稳定,量递增」的方法,阶梯增加资源力度,可以从年后二月到38大促结束,把新品T恤搜索打到类目TOP5,后面3-6月始终保持;但20年之后,这个方法就不好用了,当然,也不排除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原因...
但,总之, 关注平台方向和规则变动,理解消费者,尝试不同的策略和玩法,这才是电商人应该有的心态。
关于淘宝搜索的底层逻辑, 下面部分是去年下半年学习并总结的部分内容,比较符合我的理解,供参考: 先上图:
(自制整理,点击看大图)
首先,淘宝搜索主要体现在搜索和标签两个方面。 搜索分为纯搜索和付费(直通车)。 纯搜索大约有四个版本,并不一定是孰前孰后,当下也存在互相影响。 版本1.0和2.0,早期延续过来的版本。 版本3.0和4.0,后期推荐制流量影响增大后的版本。 从实际情况来看,版本3.0和4.0当下比较好用,但也不能忽视1.0和2.0。
其中,关于版本3.0竞品推荐制流量的运用,可以巧妙利用相似性原理,不怎么付费的情况下,增加自家宝贝的展现,这也是大家可能听说的「无货源」铺货模式的一大原理。
版本4.0,对于开直通车作用比较大。 除了标准计划外,回流和收割计划的建立,都是依托「推荐机制基于浏览习惯和历史回推商品」这一逻辑所操作的,具体见图。
付费(直通车),牵扯到实操,不作讲解,图中Q&A部分有几个注意点,可以观察测试下。
其次,关于标签,可能和认知的有些偏差。 大家理解的标签可能是产品属性给产品带来的初始标签+人群行为/属性标签附带给产品的标签两部分。此处的标签主要是指产品本身最主要的标签(词的角度),比如羽绒服产品,主标签可以是羽绒服或含羽绒服的长尾词,也可以是面包服或面包服的长尾,还可能是其他,具体以哪个为主,图中标签-确定方法部分有讲解,可以参考。其中流量智选词包词包计划有较多的玩法可能,大家可以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