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双11已经举办了14个年头,每一年都是声势浩大,而在今年却变成了“哑巴”,并没有公布具体的GMV。电商行业已经过了只关注数据的时代,开始回归本质的底层逻辑,不再唯GMV论,而是关注长期主义视野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
静悄悄的双11实际很热闹
今年的双11在安静中收官,开创了“双11”时代的阿里巴巴首次没有披露具体的GMV数据,有关负责人面对外界的疑问,只是给出一个“与去年持平”的答案,而去年的双11交易额为5403亿。
也就是说,今年纵然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天猫双11仍然保持了5000多亿的成交规模,也是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今年在疫情、地区边缘政治、国际金融市场等不确定因素之下,成交规模还能与去年持平,这并不容易。
阿里巴巴选择不公布具体的GMV,从中能看出双11已经走向另一个时代,从唯GMV时代走进高质量增长时代,冰冷的数字不再是主角,如何让消费者高质量购物、让商家可持续增长才是电商的本质。
以往,GMV都是消费者及各大电商平台的关注重点。
但是自从各电商平台有意弱化GMV以来,唱衰的论调便随处可见。
“没有人还期待双11” “双11已经变味了” “双11套路太多了”等负面评论随处可见,甚至相关机构和媒体也不看好双11,去年就有媒体断定“十三而衰”,而在今年彭博甚至作出了-1.5%的预测。
对于今年的双11,市场总体的评价偏向消极,但是结果却打了很多人的脸,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依旧火热,各大商家也在积极备战,订单大涨。
在双11之前,有媒体发起过一项关于“今年双11你真的不买买买了?”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或者打算参与的人占比近7成。
7成的人依然对双11充满热情,尽管大多数来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低线城市参与感也并不低,三线及以下城市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参与双11。
对于各个领域的商家们来说,双11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为了迎接双11的到来,提前进入备货冲刺阶段。
徐江是苏州服饰产业带上的商家,他在天猫上已经开了三个店铺,专卖苏州当地供应的毛呢大衣。
从9月份开始,他就带着自己的员工进入高强度备战状态,为3个店铺准备了30万件毛呢大衣,是去年的1.2倍,同时,还备下去年2倍的面料。
徐江只是其中之一,苏州服饰产业带上聚集了大约2万家服饰企业,行业产值超千亿,而他们都将双11看得比过年还重要。
今年美妆行业不太好过,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有近14个美妆品牌宣布关停或开始撤退,著名韩国彩妆品牌HERA就已在2月宣布关闭所有中国市场线下专柜。
但是国内的美妆行业玩家却对双11充满了信心,男士护肤品牌珂岸却从8月份就开始盘货、下单、生产,备货量是去年的5倍。
2019年才创立的新锐彩妆品牌花洛莉亚,今年的投入更是比去年高出7-8倍,还在黄山与广州新开了两个仓库。
家居品牌也不例外,广东哥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佛山家居产业带,这里是中国第一大家电家装生产基地,家具产业集群规模远超万亿,而哥登网络下的七彩叮当品牌从8月份开始准备,不仅是为爆款备货,甚至还力推三款新品,并且每款新品都备货两三万台。
各个行业商家积极备战背后,是不确定环境下对中国经济的韧性信心,以及对电商平台的信任,而天猫双11交出的成绩单,也印证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不减和平台保持吸引力。
从各电商平台公布的数据来看,双11的地位依旧稳固,成为了一年中最具消费潜力的营销节点,有许多商家和品牌都获得了好成绩。
根据官方数据,仅是10月31日双11开售的首小时,天猫就有102个品牌成交过亿。
截至11月10日零点,148个品类增长幅度超100%。10月31日晚8点到11月11日0点,全国多条产业带的整体成交额都实现了同比三位数增长,众多位于产业带上中小商家,都进入了“百万俱乐部”及“千万俱乐部”。
商家在双11除了收获成交量,还收获了不少品牌会员。
这个双11,天猫有130个品牌的会员成交额超过1亿元,会员成交额同比增长100%的品牌超过5600个。
“静悄悄”的双11,对于消费者来说仍然热闹,而对于电商平台和商家来说,仍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电商回归本质,迈向新阶段
往年的双11太过热闹,显得今年的双11格外安静,以至于让外界产生了各种猜测。
对于外界的质疑和好奇,淘宝天猫产业发展及运营中心总裁吹雪表示:“今年天猫双11整体稳中向好。”,而对于外界普遍关心的GMV,吹雪也只是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回应:“与去年持平”,而去年的GMV则是5403亿。
不俗成绩之下,是电商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回归本质,是电商以消费者、商家为核心的初心。
相比以往,今年双11阿里巴巴不再单纯关注GMV(成交额)数字,冰冷的数字不再是主主流叙事,如何让消费者高质量购物、让商家可持续增长才是电商的本质。从中可以看出双11已经走向了新的阶段,从唯GMV时代走进高质量增长时代。
双11仅是一个促销节的短期销量,已然不那么重要,品牌需要的不仅是双11所带来的销量,更是双11过后所能带来的持续品牌提升。
对于众多品牌来说,双11的到来不仅是销量上的一次冲刺,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跳板,帮助品牌再上一个台阶,为品牌赋能。
在电商发展早期,GMV承担着刺激消费的作用,如今被弱化是必然,回归经营本身才是大趋势。
电商的本质,本就是链接供需两端,一边满足消费端不断变化的需求提供最好的服务,另一边在商家端为生意人提供实实在在的长期增长价值。
电商生态趋于成熟,消费者购物习惯也趋于理性,如果还是一味砸钱买量,只会换来虚假繁荣,并非是商家所需的长期性经营。
电商平台运营策略的转变,也直接体现为消费者对双11态度的转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消费者吐槽的声音,相对往年明显减少。
随着行业走过了高增长的繁荣期,让消费重回理性,这对电商平台和消费者来说,无疑都是好事。
近几年,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大众消费热情消减,消费降级,商品还是那些商品,如何引导、吸引用户心甘情愿掏钱,将是未来各电商平台面临的一大难题。
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不需要继续重视双11的GMV,而是回归到电商大促的初心和根本:如何帮助和带给商家确定性经营。
这也是电商行业的一场改革,跑得快已经不再重要,活得久才是最优选项。
最后
双11,是电商走向另一个阶段的证明,而弱化GMV代表着电商正在进行自我革新。
唯GMV论已成为过去式,在未来,电商行业将会迎来全新面貌:平台的发展回归到本质的底层逻辑,消费者趋于理性的购买行为,商家趋向于长期主义的确定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