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默认 最新
这么多年,我发现,能让草根翻身的赛道,就那么几个:跨境电商、自媒体。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谁能踩准其中一个、抓住机会,真的很容易翻身。以自媒体为例,现在国内做电商,如果你纯靠平台流量,很难再有那种野蛮生长的红利了,必须要叠加自媒体。 先说说跨境电商,为什么它对草根友好?核心是“启动成本可控,且能避开国内内卷”。不像开实体店要房租、囤货,草根做跨境电商,初期可以用“1688代发”模式——不用自己压货,客户在亚马逊、Shopee上下单后,直接让1688的工厂发货到国外,自己赚中间差价。之前认识个农村出来的小伙,没什么本钱,就靠在Shopee上卖家居小物件,每天花2小时优化商品标题、回复客户,半年就做到了月入2万,后来慢慢扩大品类,一年后月入突破5万,这就是草根靠跨境电商站稳脚的典型。 它不用你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也不用复杂的人脉,只要愿意花时间学平台规则(比如怎么避免侵权、怎么算物流成本),甚至外语不好也能做——现在翻译工具很成熟,商品详情页用工具翻译后稍作调整就能用。对草根来说,这种“小投入试错、成了再放大”的模式,比一上来就砸钱的生意安全多了。 再看自媒体,它对草根的最大价值是“零门槛启动,靠内容建立信任”。一部手机、一个账号,不管是拍短视频、写图文,还是做直播,只要你能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教大家做家常菜、分享职场经验、测评性价比商品,就能慢慢吸引粉丝。而且自媒体的流量不依赖平台的“付费推荐”,靠内容打动的粉丝更精准,后续变现也更稳。 就像用户说的,现在国内纯做电商太难了——平台上同类商品多,大家比价格、比销量,新店铺没流量根本活不下去。但叠加自媒体后,逻辑就变了。比如有人做美妆电商,不直接在平台开店卖货,而是先做美妆测评自媒体:拍“百元内好用粉底液”“油痘肌护肤步骤”这类视频,积累几万粉丝后,再在账号里推荐自家店铺的产品。粉丝因为看了她的测评信任她,不仅愿意下单,复购率还高,根本不用跟其他店铺打价格战。 我身边还有个做农产品的草根,老家种橙子,之前靠批发给贩子,一斤只能赚几毛钱。后来他开始拍短视频:从橙子开花、结果,到自己上山采摘、打包,把“原生态”的过程拍出来,再在视频里说“想吃新鲜橙子的可以找我”,慢慢积累了几千粉丝,现在直接零售,一斤能赚3块多,一年下来比之前批发多赚了十几万。 其实跨境电商和自媒体这两个赛道,有个共通点:都不需要草根有“先天优势”。不用你有家底,不用你有资源,只要你肯花时间、肯琢磨——跨境电商研究选品和物流,自媒体研究内容和粉丝喜好,坚持下去就有机会。不像传统行业,比如开工厂、做工程,没几十万启动资金根本做不了,还得有靠谱的人脉,草根很难挤进去。 但也要提醒一句,不是说踩上赛道就一定能翻身,关键是“抓住核心,不盲目跟风”。做跨境电商别贪多,先把一个平台、一个品类做透,再考虑扩品类;做自媒体别今天拍美食、明天拍职场,找准一个细分领域深耕,粉丝才会记住你。比如做跨境电商,先把Shopee的家居品类做好,月入稳定后再试试亚马逊;做自媒体,先把“宝妈育儿技巧”这个领域做起来,有了粉丝基础再考虑带母婴用品。 草根的优势本来就是“灵活、能吃苦、敢试错”,而跨境电商和自媒体刚好能放大这种优势——不用承担高额成本,试错了损失也小;只要愿意持续投入时间,就能看到反馈。不像在传统行业里,草根可能努力几年,也只是在底层打转,很难有突破的机会。 所以说,能让草根翻身的赛道真的不用多,抓住跨境电商或自媒体其中一个,沉下心去做,把“小机会”做成“稳定收入”,再慢慢放大,翻身其实没那么难。尤其是现在,国内电商需要叠加自媒体破局,跨境电商还有不少新兴市场的机会,只要肯行动,草根真的能靠这两个赛道改变现状。
展开...
从90年代一直做到现在的老板有天跟我聊,聊怎样做生意。他说,“你信不信就算现在去卖菜.我也一定卖得比你快”。 这话听着挺狂,可人家毕竟是几十年的老江湖,肯定有底气。我心里犯嘀咕,卖菜谁不会,不就是称秤收钱嘛,能有多大差别? 后来听他慢慢讲,才知道没那么简单。选菜眼光、定价门道、跟顾客打交道的话术,都是学问。他说以前摆摊时,为了抢个好位置,凌晨两三点就得去占地方。 我当时就笑,说现在菜市场不都划好摊位了?他摆摆手,说那是后来规范了,早年间摆地摊哪有规矩。有回冬天特别冷,他裹着军大衣骑三轮车去早市,到地方发现常站的拐角被个年轻小伙占了。那小伙二十出头,带着红袖章,说“这地儿我包了”。他没跟人吵,从车斗里摸出俩热乎的茶叶蛋递过去,“小兄弟,这天儿冻得手都伸不直,先暖暖。我跟你说,这拐角看着好,其实上午太阳斜着照,菜叶子晒半小时就蔫,你摆那边第二棵梧桐树底下,阳光正好照着菜摊,看着水灵,买的人指定多。”小伙将信将疑,结果一上午他站树底下,菜卖得哗哗的,小伙在拐角冻得直跺脚,菜还没动几棵。下午小伙主动把拐角让出来,说“叔,还是你懂行”。 选菜更是门道深。他说去批发市场挑菜,得带三样东西:湿毛巾、小喷壶、手电筒。湿毛巾擦叶子看掉不掉色,有些菜农为了好看喷保鲜剂,一擦就留印子;小喷壶给蔫巴的菜喷水,要是喷完半小时还挺括,那是真新鲜,要是立马软塌塌,就是泡水充数的;手电筒照土豆红薯,看有没有黑心眼子。有回他瞅见一筐西红柿,个个红得发亮,拿手电筒一照,里头果肉发灰,当场就跟菜农说“老哥,这催熟的咱不要,我要你家后院那片老品种,青屁股带沙瓤的”。菜农吓一跳,说“你咋知道我后院有种老品种?”他嘿嘿笑,“闻着味儿不一样,老品种有股子甜香”。 定价也不是瞎喊。他有个小本子,记着每天的进价、卖价、啥菜好卖。早市头一小时,针对老头老太太,小青菜一块五一斤,比别家便宜两毛,让他们觉得占着便宜;九点以后上班族来了,就把菜捆成小把,“这把上海青三块,回家炒一盘正好,不用摘不用洗”,人家赶时间,贵点也乐意买。下午五点后,剩的菜他就喊“五块钱三斤,回家炖个豆腐汤”,有回一阿姨嫌贵,他说“阿姨您看,这菜叶子还带露水呢,扔了可惜,您买回去,明早下面条放一把,不比外面买的菜包香?”阿姨一听乐了,立马掏钱。 最绝的是嘴甜。他记性好,老顾客爱吃啥都门儿清。三楼张奶奶有糖尿病,每次来他都推荐“这西葫芦不甜,炒肉片刚好”;对门小李媳妇怀孕,他就留着嫩豌豆,“今儿这豌豆刚剥的,给孕妇煮糖水,补叶酸”。有回一姑娘来买葱,挑了半天嫌贵,他直接塞把香菜,“送你的,回去跟葱一块儿炒鸡蛋,香得很”。姑娘愣了,说“我没买你菜啊”,他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下次路过再照顾生意”。结果第二天姑娘带俩同事来,一下买了五十多块钱的菜。 我听得直咂舌,说“合着卖菜比开公司还费脑子?”他点根烟,说“啥生意都一样,得把人琢磨透。你以为人家买的是菜?是新鲜、是方便、是觉得你这人实在。就像我那秤,称完总得多给一小把,‘添点添点,凑个吉利数’,人家心里舒坦,下次还来。” 后来我路过家菜市场,真见一卖菜的大爷,摊位前挤得水泄不通。大爷一边称菜一边喊“王婶今儿要带泥的胡萝卜不?”“小李给你留的嫩玉米煮好了”,那架势,活脱脱就是老老板说的样儿。我站边上看了半小时,他那筐菜真就见了底,旁边几个摊位还满满当当。 这才明白,老老板说“卖菜也能比你快”,不是吹牛。哪有啥天生会做生意的,不过是把每个细节磨得透亮,把每个顾客装在心里。就像他说的,“生意不分大小,把日子过仔细了,啥买卖都能做活”。
展开...
Chiohim 2025-7-30 09:55+ 关注 来自 淘宝卖家圈
今天,淘宝一个规则又开始逐步生效了,事关重复铺货和商品发布规则。 以后那些夸大宣传,多店铺发布,同店铺重复铺货,sku低价引流等,都会被严查了。 ✅重复铺货 1、店铺中同时出售商品两件以上的。 2、重复铺货式开店,两家以上店铺且出售同款商品的。 处罚:整改下架商品、删除商品,限制发布新品、屏蔽店铺、监管账户。 📢对比以前表述更加严格了,只要是同款商品就可以认定为重复铺货开店,而不是同样商品。商家的小心思,平台很清楚。 ✅低价引流、品牌不一致、类目错放、标题品类堆砌价格不一致、邮费不一致、商品基础信息不一致等违规处罚也都做了调整,整改下架商品、删除商品,限制发布新品、屏蔽店铺、监管账户。 ✅发布商品要求商家要做出完整、一致、真实的描述,卖家应根据所售商品的属性如实描述商品信息,并及时维护更新,保证商品信息真实、正确、有效及符合普通大众的客观认知。不得对商品的质量性能、材质、功能、功效等作违法违规宣传或违背服务承诺;若卖家发布存在履约风险的售后服务信息(如卖家自承诺的“十年质保”、“假一赔十”等),需满足平台保障要求。 如果商家违规,买家向平台投诉的,卖家须以赔付红包的方式向买家赔付该商品实际成交金额的10%,且赔付金额最高不超过200元,最低不少于5元。 违规情形如下: 1、商品品牌、材质的描述违反一致性原则,引发买家误解; 2、对商品的功能、功效进行违法违规宣传,致使买家作出错误的购物决策; 3、商品信息违背普通大众的客观认知或存在履约风险,且拒绝按约履行; 4、商品宣传的核心要素与买家收到的实物不符。 若本规则与平台其他规则就同一赔付场景的赔付规定发生重合的,买家有权选择其一适用。 📢总体说来,平台这次又向提高商品品质方向又迈出了一步,所以在对于商品描述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这个我是非常支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击那些劣质商品,才能够根治卷低价的行为,才能够真正达到扶优去劣的效果,才能够让真正用心做的商家有机会活动好的结果。 友情提示一下⬇️淘宝天猫商家,赶紧自查吧!
展开...
  • qw7.jpg
  • qw6.jpg
  • qw5.jpg
  • qw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