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台的营销场景!

淘宝 淘宝 2286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5-04-24

一、关键词推广
1推流逻辑
·这是一种人找货的模式,只做搜索渠道推广的工具,类似直通车。选此计划类型时,产品广告仅出现在用户搜索关键词后的搜索结果页,手淘其他页面无广告位。其流量较贵,因搜索渠道资源位少、竞争大,但流量精准且转化率高。
2适用场景
·它适合用来带动和扩大搜索流量,适用于对流量精准度要求高、能接受较高点击扣费的产品或商家。比如一些竞争激烈且利润空间大的品类,想借精准搜索流量提升转化。资源位少,竞争大,但流量精准,转化率高。
1.png


3计划分类
搜索卡位:一般用于市场相似款爆款且自己价格更有优势,适合用新链接或者抢竞争对手爆款,以低价切入,看竞品词或产品选十个精准的关键词,卡位方式按前三和首页,能快速抢成交,获得产品权重。
·趋势明星:适合用不温不火老链接做突破,适合用于有访客,有基础的链接,用于突破流量瓶颈
·流量金卡:基本没用过的工具,适用于全店提升,爆款较多的链接,且推广预算充足,里面有各种套餐包可固定金额和周期投放,包括拉新,收割,活动加速
自定义推广:自己最常用的推广,新链接做完基础s单,评价和销量,种草,问大家通过付费带动免费
1.智能计划:系统根据产品自动匹配,用于拉新,通过流量自选词包投放,适合新手或不想花费太多时间的人
2.标准计划:得自己设置关键词,出价,人群等,通过精细整可实现长期稳定效果,适合对市场熟悉,了解产品成本,做到不浪费钱,强化标签,优化人群
4出价方式
获取成交量:适合入池后产品初期有明显优势时使用,通过最大化拿量来获取成交量,希望产品快速获取流量和成交,稳定投产比:适合初学者对老板给的预算且要有效果的工具纯收割计划,设定可接受的投产比出价,保持一定盈利,确保推广过程中获得稳定收益
·相似品更投:抢夺对手流量,自已产品有优势,尚若价格比别人高,质量做工差,没基础,详情差,不要用这个工具给别人做嫁衣。
·抢占搜索卡位:不推荐首条太贵,通过出价抢占搜索,适用于仿爆款,低价切入抢他份额。使用一定要店铺高点击率的图片以及内功效果不错的产品,新手慎用。
提升市场渗透:很少用,系统经常替换不同的词,给的词可控性也差
·增加收藏加购量:优点提升产品曝光度,缺点影响店铺人群标签,适合活动大促前使用一会,平时不推荐
增加点击量:控制设置好出价跑跑效果,适合新产品拉新用,帮助积累数据和提升权重。

二、人群推广
1推流逻辑
·货找人的模式:系统把产品推送给感兴趣的人,主要用来种草,同时撬动宝贝的手淘推荐流量
2展示位置
·这个渠道主要覆盖首焦、首猜、购中购后等推荐类位置,流量规模比搜索大得多,而且拉新成本很低,缺点转化没关键词高
3适用场景
·淘宝搜索流量非常卷且贵,效果不好或在搜索端于不过别人,可以尝试精准人群推广来拉新,可搭配达摩盘人群灵活运用。
3计划类型
·标准计划:自定义人群+自定义选品+人群方舟+店铺宝贝运营
·智能计划:人群超市+特惠包
2.png


三、店铺运营
1推流逻辑(全店智投)
·这个是批量收割型的计划,比较适合动销型和小爆款群店铺主要针对店里比较优秀的产品进行全店收割
2展示位置
·可以覆盖推荐位,搜索位,首页,首猜,首焦及一些活动位,包括农场,红包页,站外等
1推流逻辑(店铺直达)
·店铺品牌词本身有流量,知名的情况下或者店铺本身种草型店铺,可以尝试投放,综合竞争比较低,且效果比较好
2展示位置
·搜索结果页顶部,用的人比较少,竞争低
3.png


四、内容营销
1推流逻辑
·主要针对直播和短视频进行投放,淘宝今年的内容流量还是比较大的,这个内容推广的重要也非常重要
2展示位置
越来越多的端口加入了短视频,可见平台对内容运营的重视程度盲猜,点位,搜索结果页,淘宝全屏流,微详情
3适用场景
·淘宝现在倾向内容这个板块,短视频/素材做的优质,觉得还不错,可以尝试用这个工具快速放大流量
4.png


五、货品运营
1推流逻辑
·基本产品属性引流,破圈,加速,测款,击穿
2展示位置
·搜索结果页,购中后猜你喜欢,淘系焦点图,信息流-首页红包,首页猜你喜欢信息流,信息流-菜鸟-芭芭农场-首页红包,省钱月卡-各类互动任务落地页
3计划类型
·极速测款(测款只选促成交或者点击)最大化拿量适合于客单价低的,控成本适用于客单价高的,客单价100以内算低,200以上算高,中间区别不大随便用
·新品破圈(限定仅新品,除以外不能推广)出价方式选择宝贝点击,展示位置推荐会多一点,相反选择其它搜索更多。优化目标较多只推荐新品托管成长(系统补量,原本开不动,系统额外加一点流量)和总成交金额(开控投产)
·品类击穿(智能套餐包)没用过~
5.png


关注下面的话题,发现更多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消费者通过眼睛做判断,这是基础。消费者看到什么,你就是什么。你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470
获赞
107
内容
18
关注
74
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