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抖音第一轮商业化,进入少数品牌视野,19到23年期间,品牌陆续进场,几乎都吃到了一定的流量红利,但今年大家开始抱怨抖音越来越难做,赚钱效应也都难以为继,甚至有些品牌在亏钱,也没搞清楚亏在哪,为什么。
几年前我就在讲:“没有任何品牌可以靠流量红利走向未来。”
抖音到底能不能赚钱,品牌未来该如何破局?如下便是我的答案。
01 兴趣电商下半场
今年年初我提出了“后兴趣电商时代”,也就是今天讲的“兴趣电商下半场”。我的预判是抖音大盘流量见顶,流量红利彻底结束,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马太效应日趋明显,粗旷经营必然淘汰,下半场比拼的是全方位的经营效率。
今年9月9日“抖音电商作者盛典”上,在2022年和2023年,抖音电商GMV的增速分别为320%和80%,而近一年,抖音电商的GMV同比增长46%。
抖音电商GMV还在增长,增速高于其他平台,但野蛮增长的上半场结束了,所以生意难做是对应着过去,大家赚的快钱,或是吃的红利,这本身就不是常态。
从品牌经营的基本面,除了GMV之外,还有品牌力本身,有消费者的心智认知,有销售渠道建设,这些并不会因为流量红利,而可以极大加速,时间本身就是品牌极高的壁垒。
兴趣电商的下半场,无非是所有人重新回到起点,数据和打法全是明牌,没有什么捷径可言,但这未必是坏事。
抖音的下半场,大浪淘沙之后,才是“品牌们”真正的机遇。
02 赚不赚钱,首先算账
很多品牌老板都会问:抖音怎么赚钱?到底能不能赚钱?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抖音全域的这笔账算清楚,到底是哪里赚,哪里亏?很多公司因为这笔账算不清楚,大概率在战略上是没法好抖音的规划,多次进宫、亏钱、不清楚,反反复复在这个问题上绕圈。
我在做咨询的案子中,基本都会用到「全渠道ROI测算模型」这个工具,只有算清楚了账,才能定抖音的增长战略或策略。
抖音投入与产出的部分主要有四个:种草(短视频)、店播、达播、商城(商品卡),这四部分都是可以明确计算各自ROI的,抖音全域的账可以算得清清楚楚。
第一部分:种草(亏)
种草包含明星、KOL、KOC的常规策略,也包含品牌项的短视频,以及千川跑品素材流,总之,商品以短视频形态触达消费者,以及加持在这些短视频上的内容投流,无论是不挂车种草还是挂车带货,都属于种草范畴。
美妆或高客单很多品牌是不挂车的,那么种草ROI基本为0,挂车的短视频是有GMV产出的,那么就有明确ROI,挂车也好不挂车也罢,这笔账还是能算得很清楚的。
无论哪种形式,靠种草能直接赚钱的,几乎没有,哪些不挂车狂种草的品牌有病吗?肯定不是,他们的逻辑我后面讲,理解算账逻辑就好。
第二部分:店播(平)
以今年大行情来看,大部分品牌在店播的策略是盈亏平衡点,卡在ROI的临界点上,追求GMV的最大化。如果品类还在打排位,参与竞争品牌的底线,最多是在商品毛利打正,略微亏损在团队成本上。
现在时间点已经没有品牌同比亏损做销量,抖音的算法模型决定了同比关系,做100万亏10%,做1000万也是亏10%,1个亿还是亏10%。
第三部分:达播(正)
达播在去年的光景,至少对于知名品牌或已起势的新品,大多是赚钱的,因为达播是渠道逻辑,品牌势能越强则渠道分销效率越高。但今年头部主播掉了一半的流量,导致分摊到品牌成本也增加很多。
头部主播基本是微利、平或微亏,整体而言做平就不错了。长尾主播依旧稳定,贡献了良好的利润,今年看达播生意,长尾主播的占比就决定品牌的利润。竞争加剧的环境,过去看不上的KOC,如今不少品牌都自建“KOC铁军”分销团队。过去是“躺着赚”,今天是“捡钢镚”。
第四部分:商城(正)
商城基本是净利润,但商城或商品卡的GMV比例是来自品牌综合的经营成果,其中短视频带货溢出比例最高,其次是店播,再次是达播。上面三项没做好,大概率商城也没多少。
品牌按这个模型先算下笔账,到底亏在哪里?
如果是种草亏,所有人都亏,本质上内容种草是如今的品牌建设,也是店播收割的人群资产蓄水,这里亏,说明品牌还在投入,可怕的是这里没有投入的,品牌势能必然在走下坡路。
如果是店播亏,这就要非常警惕了,如果店播模型就是亏的,要么货盘不行,要么团队冲量太上头,要么运营能力有待提高。如果还在抢排位,与竞争对手打硬仗,那么底线还是商品要做到盈亏平衡点,在未来2个季度优化ROI(每季度提升5-10%)来覆盖团队成本。总之,店播是基本盘,不能亏。
如果达播亏,我只能说要么品牌太弱势或爆品效应差,达人就是要割你,当然还有就是长尾达人不够,今年看主要贡献利润的是长尾主播,是要靠堆量的,大主播躺赚的时代结束了。不过我一直认为达播就是分销渠道,主播就是品牌的经销商,过去品牌怎么赚钱的,今天的本质仍然没变,难道过去品牌不管经销商吗?要怎样狼性的销售团队呢?那今天达播团队难道不是吗?
如果商城亏,那不可能。
咱们把种草剥离,毕竟有承载品牌建设、营销投入、爆品打造、人群资产等综合价值,不完全是生意逻辑。
其他部分是纯生意,做生意赚钱天经地义,店播要打平,达播要赚钱,商城要更赚钱。大部分品牌的生意模型,底线是打平,而正常的都应该赚钱,除非是冷启动的新品牌,或者在抖音运营的实在太糟糕。
所以,品牌赚不赚钱的问题,应该是哪里赚钱,哪里亏钱,是战略的亏,还是短期的亏,是商品成本的亏,还是人力成本的亏。
抖音投入第一步,是算清楚这笔账,一笔糊涂账,如何谈投入,以什么逻辑支撑增长,能做出来怪呢。
03 下半场怎么赚钱
几年前我在讲抖音的价值时,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流量,我认为其本质是改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模式,这基本是颠覆的。
在兴趣电商时代,品牌建设已经从过去传统媒体时代的“自上而下”的品牌营销,逐渐演变为内容媒体时代的“自下而上”的内容种草。
消费者现在更多的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上的KOL与KOC,一条吸引人的好物推荐短视频,或者一篇详细的产品种草笔记,来了解一个新产品或新品牌。通过这些内容,消费者仿佛发现了一个宝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点燃了他们的购买欲望。从心动再到行动,消费者最终下单购买。
我们正处在一个品牌内容营销的黄金时代,品牌建设的关键不再是你能够采买多少媒体资源,而是你能否在源头上创造出优质的内容。
传统营销用大媒体狂轰滥炸击穿心智,最终实现渠道收割,如今抖音就在起到这样的角色,其效应约等于央视标王、湖南卫视、分众广告,成为今天品牌建设的中枢。
过去品牌投大媒体大广告时,有明确ROI吗?品牌为什么还要投呢?
如果现在到未来,品牌在抖音的声量与销量代表如今的品牌势能和影响力,这就意味着在抖音的内容种草投入,最核心目的是品牌建设(只要品牌还活着,就要投广告影响消费者,这合理吧),并且势能外溢,影响全渠道的销售效率。
这也是我一直在讲的,基于抖音兴趣电商为品牌的增长内核,内容驱动增长的「品牌全渠道增长模型」,以在抖音平台打造品牌势能为核心,通过势能的外溢效应,带动流量和销量的增长,进而影响并扩展至外层的销售渠道,最终实现品牌全域GMV的有效增长。
这张图的逻辑,其实也解释了品牌的利润来源,抖音费比很高,只要还在持续增长,生意模型做赚难度是大的,但最大化的GMV也意味着最大化的品牌势能,渠道外溢的效应是越发明显,外溢渠道的费比低,也成为了品牌核心的利润源泉。
图上我为什么讲叫「利润收割」,抖音的经营何其不易,品牌一旦起势渠道你不收割你等啥,赶紧去赚钱啊,找小二要资源要排位,找经销商铺货,找渠道上架,抖音上的爆品,所有人都爱。
品牌过去怎么赚钱的,今天本质一点也没变。
04 最后聊聊品牌建设
过去品牌的市场预算是怎么来的?是从去年或今年预期的销售额,估算一个比例,低的可能是10%,多的可能50%都有,哪怕老板拍脑袋,也会有一笔全年的钱出来。如果没有预算的,就卖卖货,也谈不上品牌。
市场部也会有各种KPI,先不说形势,今天咱们把钱投到哪,能有效触达和影响消费者,有什么形式比内容更好吗?其实最后的选择,钱少的,可能是70-80%抖音+20-30%小红书,钱多的,可能是分众+抖音+小红书。
抖音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没有太多分歧了。
那么我们在抖音的种草,是亏钱吗?这个灵魂拷问,我们换个角度,品牌投在分众上,是亏钱吗?抖音的效率高还是分众的效率高?高下立判。
所以,品牌要考虑的是,我如何能够把种草做好,把我的品牌建设做好,如何量化种草的ROI指标,如何判断什么是好内容,我拿到什么人群资产,A3有多少有没有用,种与收之间是否形成有效闭环。
过去,广告行业讲:“我花在广告上的钱浪费了一半,问题是我不知道哪一半”。今天抖音的数据体系和云图后台,基本可以给到明确答案,是投错了人群,还是选错了账号,还是做砸了内容,这些结果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科学营销与经营」已经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算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花钱,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有效经营,两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