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
为获利,有人走光明正道,也有人无所不用其极。无论国内国外,利用知识产权漏洞向卖家狠狠敲上一笔都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手段!对于此种恶劣行径,卖家们当然是深恶痛绝,但是想要反击,又何其容易......
跨境“暴利”新模式: 四个人的小公司年营收2500万?
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与店铺账号无异。一桩桩利用知识产权漏洞的生意也在被曝光,行业内的卖家吐槽声不断。
对于跨境卖家来说,为了维护产品的知识产权,需要找平台、找渠道.......花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注册商标和专利等,一套流程下来十分不易。一旦专利或商标被他人抢注,对于自身产品来说,危险随时降临,这种“威胁”也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
近日,有卖家就发现了自己的朋友正在发展一项跨境“暴利”产业:“4个人的小公司,两个设计、我朋友、再加他女友,目前收入700多万,而且现在还没到年中,按照他的说法,今年收益差不多在2500万左右,成本就是几个专利和人员的成本。”
对此,他坦言道:“他们做的是跨境索赔的生意,虽然这个业务真的有点不太仗义,真的太太太暴利了。总体是在美国申请专利,起诉侵权的跨境商家,国内商家懒散惯了,在美国卖货没有产权保护的想法,抢注申请完专利闭眼都能找到侵权商家,服了,真的让我彻底见识到了。”
利用海外的知识产权漏洞向国内跨境卖家索赔,这样的野路子完全是钻了市场和卖家的空子。除了专利外,商标也是重灾区,更有人揭露了卖家为何会囿于跨境索赔。 正如上文所说,这类生意真的不够仗义,如果上文所说的小公司抢注商标或是专利来达到索赔大量资金的目的是真实事件,那么,对于卖家来说,自己的跨境之路危机四伏。由此可见,有些人为了坑卖家一笔,想到了一个“绝佳”又无耻的手段,但是这种办法显然是丧良心的。同时,抢注国内商标阻挡卖家的出海之路,也是这些人会使用的套路。
法不禁止即可为? 有公司正在大量注册商标!
“法不禁止即可为”这句话用来形容在跨境电商灰色地带谋利的人再合适不过。
有人在海外抢注专利,也有人选择了在国内抢注商标,无论怎样,目的都是向卖家索取大量钱财。一位卖家就在微博爆料,发现有一家公司在国内注册了大量的商标,据该卖家所展示的大量商标显示,这家公司注册了所涵盖的包括服装、餐具、家居用品等各个品类的商标。
“一个天津的新公司注册这么多亚马逊上的商标,虽然合法但是居心叵测图谋不轨。”对于他们的目的也让其心生疑惑,对此,该卖家提醒道:“看看你的商标有没有被人抢注国内,如有,赶紧去异议驳回,已经有驳回成功案例。”
在国内注册商标为何会影响到自己的海外销售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卖家的体量很大,一旦对方利用已注册的商标在海关备案,想要让产品出口就会被影响,最后卖家为了尽量减少损失,只能认栽。”
换汤不换药,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如出一辙利用知识产权对卖家进行敲诈勒索的恶劣行径实属不堪。对此,卖家们同样是难掩心头之愤,纷纷吐槽起来。总而言之,卖家们深受其害,毕竟在跨境圈,抢注商标后反复投诉卖家侵权的案例并不少见。一旦被敲诈,一笔钱财不翼而飞,也让自己糟心不已。
有卖家被索赔5万, 他们靠抢注商标发家!
上述内容揭露了这些将知识产权漏洞作为某些人“发家致富”的恶劣手段,接下来,我们一起聊聊那些饱受欺凌的卖家,遇到了会有多无奈。被抢注商标的后果,很多卖家无力承担,被下架的链接、动辄上万的和解费,让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都打了水漂。
前段时间,有卖家分享了自己的遭遇,引来同行卖家的同情与关注,“自己在18年注册了28类商标,但是上架了16类产品,有个巴拿马空壳公司去年抢注了同名商标16类,投诉我们这个产品商标侵权。”
其实,该卖家只注册了28类实际上没有注册16类的商标,所以从程序上看这个巴拿马公司不算抢注,这个商标侵权算得上实锤。因此,想要解决,综合卖家的建议后,他需要做以下几件事: 1.联系对方撤销投诉和解,可以选择不再售卖16类产品,继续卖的话需要对方授权;
2.和解的话看对方准备敲你多少钱,根据店铺销量、固有资金去谈判一个合理值。 3.衡量下价值,如果链接效益好的话,直接去申请无效化这个商标。 总之,商标被抢注再被敲诈和解金,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卖家自身不够谨慎,给了他人可乘之机。因此,我们做任何产品都需要做足充分的准备。
此类恶性事件频发,也给了卖家当头一棒,除了运营以外,知识产权同样是重中之重。否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卖家的跨境之路也将溃于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