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今年为止,传统电商行业乘坐互联网的快车,整整火了十几年,到现在终于是慢下来了,就像一个人从青年到了中老年,曾经朝气蓬勃,而今暮气沉沉,这也许就是自然的发展规律,电商行业的现状如何我们且往下看:
先来说说电商行业的大哥:淘宝。我想阿里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应该是焦虑的,21年阿里巴巴因为“二选一”垄断!被罚182.28亿。应该就是从这一年开始,阿里整体士气多少受到影响,前些年还可以依靠先发优势独占鳌头,但依靠这种行业地位来作为重要战略优势本来就太不长久,所以被市场监管处罚也是可以预见的。
去年阿里财报显示业绩同比负增长,和隔壁拼多多相比,真的是相形见绌。也难怪今年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战略上:着重发力和关注直播、私域、内容化、本地零售和价格力,同时核心考核指标发生变化,淘宝内部已经明确指出,今年相比GMV增长,更重要的指标是DAU增长。相比这些让人看不太懂的“大道理”,商家更关心平台规则的变化对自身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做出调整,比如今年改版的店铺“新灯塔考核”,以及正在内测的“五星价格力”,又比如“同款比价功能”,新出来的很多规则必定对很多商家造成影响,但具体影响有多大还有待时间检验。
据很多商家反馈现在的机制对新店铺快速起势是不太友好的,因为目前的考核规则新店铺想要快速突破行业层级变得更艰难和漫长,同时平台对流量的分配还是更多“照顾”老店(也许是层级固化使然),所以现在想要做好淘宝要么你有供应链优势(价格优势),要么你的产品稀缺或者独特,才能快速“冒尖”。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目前流量资源稀缺,平台对UV价值最大化很重视,所以往年还有自然流量可以“白嫖”下,但今年想都别想,要么你的产品有价格优势,要么乖乖花钱买流量。呜呼,蜀道难,难于做淘宝吗? 再来说说拼多多,拼多多真的就是认死理或者说简单粗暴,只看价格,谁价格低平台流量给谁,当然那些价格不高不低的就只能花钱买流量了。给商家的感觉好像除了价格,其他的就是“罚”,为了“极大的满足”客户体验,只要出现不符合平台规则的行为罚你没话说。古有苛政猛于虎,今有“平台规则”猛于狼。
另外挺神奇的是,拼多多一卖货电商,却单独开了个“多多视频”栏目,里面推荐的视频内容简直是五花八门,关键是你看视频,平台还给你发钱,刷视频3分钟,突然微信消息提醒:“叮,您的微信账户到账0.01元”,你看的时间越长,发的次数越多,虽然钱不多,但谁介意别人发红包给自己?(有时候一想,我写个800字的头条一天才0.01元,是不是太打击人了!!!) 京东平台给人的感觉有点“端正”,好像不太愿意降低身段来迎合那些低端客户,所以一直在强调自家服务好(物流快),今年也是扛不住市场整体的下跌,极有声势的宣传了一波“百亿补贴”,但好像雷声大,雨点小。目前依赖大家电、3C等品类优势还算能站住脚,但想要将市场份额更进一步也挺难,真是前有追兵后有虎,进退两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