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闸限电”背后的复杂性及其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近日,跨境圈的“拉闸限电”一词可谓是火遍跨境圈,国家发改委近期对全国9个地区能耗“双控”亮起了红灯,包含“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在内的多个跨境大省积极落实中央政策,甚至采取非常规手段。不少地区直接限产、限电,甚至停产等多项措施实施。临近年底,这势必会影响到很多跨境外贸公司下半年旺季的运单情况。那究竟为何明知会对大多数厂家的影响巨大,还要执行这样的“能源双控政策”呢?
·成本·急剧上涨·
一方面,近一年来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成本急剧上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宗商品价格暴涨
——动力煤、焦煤和焦炭,一个月涨幅能达到56%、34%和23%;天然气价格,亚洲12个月暴涨6倍,欧洲14个月暴涨10倍;固体环氧树脂、有机硅等十余种化工原料,涨幅创历史最高水平;广西水泥,从310/吨涨到840/吨..........
要知道我国主要是以火电为主。火电发电量占比超过了70%,如今煤炭成本大涨很多,国内多地已经出现发电厂亏本发电的情况。
2.海运费价格居高不下
除原材料价格暴涨外,海运费持续上涨居高不下,虽然前段时间几个大的船用公司宣布不再上涨运费,但是目前来看在很长一段时间海运费都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在原材料和海运费的双重压力下,商品的利润变低,加上疫情后大量卖家涌入,低价抢占市场,实际利润其实已经大不如前。
·定价权·缺失·
另一方面,我国一直以来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面临着“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的怪局。
我国当前出口的产品,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加工制造。这部分产品在后续疫情恢复后,很容易被其他东南亚国家工厂代替,现在这个时候“拉闸限电”可以先一步淘汰落后产能,防止产能过剩,同时也在倒逼这些传统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
本次“拉闸限电”的背后,是从源头整改,供给端缩产,利用市场经济的供给需求原理,提升中国产品的价值。虽然短期来看牺牲了很多外贸厂商的效益,但长远打算却是在拯救“中国制造”。
目前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商家来说,保持风险意识,做好技术升级和转型才是长久之道。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式,专注于质量品质,对于中国买家来说也会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PS:好消息!限电政策没多久跨境圈又被“美森降价跳水”刷屏了,“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页:
[1]